其他
云相约 | 渐入“家”境的PKUer“云课堂”
全文共3290字,阅读约需9分钟
关键词:云课堂 宅家体验
编者按
开学月余, “云课堂”的第六周仍在进行时。而此时的PKUer们,早已深谙网课之道,基本适应了在家学习的生活,开始了渐入“家”境的“云课堂”。本期继续带领大家一探同学们在网课中的经历与感悟,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期“云盘点”,看一看这些经历你是否也“似曾相识”呢?
No.1
“沉默的呐喊”
“捉襟见肘”的电脑空间
对于老师们来说,掌握功能复杂的直播平台同样也是不小的挑战。偶尔对一两个功能的操作失误也能给一整堂课带来无限欢乐。方老师的围棋课上,由于老师误将禁言按钮当成发言按钮,结果每当老师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场下被迫变得“鸦雀无声”。尽管“台上”“台下”同学们想方设法提醒老师,但由于麦克风全程关闭,一切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台上的同学发出了“沉默的呐喊”,才化解了尴尬的场面。
方天丰老师围棋课上的欢乐场景
即使戴着口罩也热情洋溢的刘川老师
No.2
打油诗人与“武汉加油”
在开始上课之前我是比较反感录播课的,以为会是冷冰冰地翻页+念PPT,但看了老师们精心准备的录播课我才意识到这种想法过于古板了。比如病理学的录屏课几乎与在校上课效果无异,甚至因为一些黑科技的加持变得更加灵活有趣。实习课上老师直接展示标本的电子切片库,比在学校看PPT更清楚直观,理论课上我们则可以反复聆听难于理解的部分,简单的知识点还能开二倍速快速学习(划掉)。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微生物老师鲁凤民教授,因为之前一直在他的实验室学习,真切感受到他在科研工作方面严谨的工作作风。这次上微生物课之前还有些紧张,但没想到的是鲁教授授课风格风趣幽默,与同学们互动也是接连不断,经常在课程结束时提醒和呼吁同学们上课归上课,趁着此次疫情能在家多陪陪父母,要帮他们做家务、锻炼厨艺,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多做体育锻炼(摘自鲁老师直播语录),课后的微信群答疑甚至还有点可爱。
鲁老师委屈
课堂小测提交失败,学生被逼成打油诗人
No.3
“我想燕园了”
首先,我们的时间安排更加自由,不会受到食堂开放时间和熄灯时间的制约,而且不会在赶路和找教室上花费时间,即使3456节都有课也有时间进行宝贵的午休。
其次,上课更加自由。由于大部分在线上课方式都有回放功能,部分上课方式还可以调整播放速度。这样对于掌握比较好的课程,我可以在两倍速下,用一节课的时间学完整周的内容,从而节约出不少时间来学习还不太熟练的课。
此外,旁听的机会大大增加。教学网上的很多课程都开放旁听,可以在教学网上下载上课使用的课件以及老师的讲课视频。这使得我可以旁听到感兴趣但是在平时由于时间冲突无法听到的课程,比如本院后续专业课和其他院系的课程。
当然,云上课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困难。
首先是对自控力的要求大大增加。毕竟身边是床,面前全是电子产品,要想达到在学校的学习状态要困难很多。而且和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变得十分困难,学术讨论的频率大大减少。我认为,网络平台的效果很难与真正的课堂相比。比如高数课改为全校统一授课,让熟悉了物院高数不拘一格的风格的我难以适应。
No.4
“不自量力”的研讨课
舒适是很容易理解的。对于一些录播课,如数学物理方法,我可以在听课的过程中通过暂停大法来解决自己时常智力掉线的问题;记笔记也更加方便:对于十分头疼的计算式,只需要暂停录像并使用OCR小程序,就能把老师潇洒的字迹变成漂亮的印刷体复制到OneNote上,从而省去了头部反复上下运动的疲劳。
老师们辛苦了!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也期望着能够在云开月明之时,在燕园与大家相见!
博雅讲坛
博雅云讲坛 | 吹过西方的“中国风”:“打捞”沉积于西方历史的中国文化、艺术与时尚
学子经验
北大学子谈经验 | 高考在即,如何在家高效学习?听听北大的学长学姐怎么说!
作品征集